更新時間:2025-08-07
瀏覽次數:13
波長范圍和精度是COD檢測儀的核心參數,直接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。
COD檢測儀的波長范圍必須嚴格匹配樣本濃度區間:
低濃度樣本(15-250 mg/L):需在440nm±20nm波長處測定六價鉻(Cr??)和三價鉻(Cr³?)的總吸光度,此時COD值與總吸光度減少值成正比
高濃度樣本(100-1000 mg/L):需在600nm±20nm波長處測定三價鉻(Cr³?)的吸光度增加值,此時COD值與吸光度變化直接相關,若波長范圍選擇錯誤(如低濃度樣本誤用高濃度波長),會導致吸光度值偏離線性范圍,測量結果顯著失真。例如,高濃度樣本在440nm測量時吸光度過高,可能掩蓋實際COD值,引入稀釋誤差或靈敏度不足的問題4。
波長精度偏差會放大吸光度讀數誤差,進而影響COD計算結果:
精度要求:標準波長精度應控制在±2nm以內,重復性≤1nm。若精度不足(如偏差±5nm),在高濃度樣本中可造成超過5%的示值誤差5
誤差放大機制:波長偏移導致吸光度測量失真(例如600nm處偏差時,三價鉻吸光度的微小變化被放大),使COD換算值偏離真實值。采用雙波長設計(如420nm和610nm分段)可通過互補測量減少此類誤差,提升整體準確性
。
為確保檢測可靠性:
選擇雙波長儀器:覆蓋低高濃度范圍,避免單一波長引發的盲區5。
校準與維護:定期驗證波長精度(如使用標準液比對),并確保消解溫度(165±2°C)等參數穩定,以減少環境因素干擾
綜上所述,波長范圍和精度的優化可將誤差控制在5%以內,反之則不匹配可導致結果偏差超限